安全通道入口_免费十八款禁用口入口尿道_未满十八勿进3000部出租免费出售

北油工程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进一步助推T+EPC新业务发展

近期,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北油工程)与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在国际学术期刊Particuology(中文名《颗粒学报》)上联名发表了英文学术论文《Influence of Surface-Active Agents on the Dynamic Wetting Film Rupture: Gas Migration and Surface Nanobubbles Formation》,中译名为《表面活性剂对动态润湿膜破裂的影响——基于气体迁移与表面纳米气泡形成的新机制探究》。

       为解决矿物加工过程微细矿物颗粒与气泡可控粘附问题,该研究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同步高速显微双波长干涉测量技术,在国际上首次从纳米尺度揭示了表面活性成分对润湿膜破裂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疏水界面润湿膜破裂机制,该机制由气体迁移至固液界面引起,导致表面纳米气泡的成核和生长并引发润湿膜破裂。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润湿膜破裂的复杂机制,并为矿物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水电解等工业过程中润湿膜稳定性的调控技术开发以及多相反应、分离过程强化等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图1. 同步高速显微双波长干涉测量装置

 

图2. 不同溶液中疏水表面退润湿所需时间(视场大小:384×384 μm)

       Particuology为SCI收录的国际知名期刊,由中国颗粒学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由Elsevier出版社及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至今连续十余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期刊主编为李静海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科协主席、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
       本研究论文是受李静海院士邀请对南方科技大学-北油工程在煤炭资源化利用新技术领域合作研究成果进行的专题报道,于2024年12月入选Particuology精选文章。北油工程特聘研究员、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兼任教授吴昌宁博士是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刘科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油工程与南方科技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
       北油工程管理层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司在能源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新技术工程化,聚焦产业技术变革,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2024年,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北油工程科研人员还在《Engineering》、《ACS Catalysis》、《Surfaces and Interfac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绿色甲醇合成新工艺、甲醇重整制氢新型催化剂、丙烷脱氢新型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校企合作的煤炭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示范项目获中国发明协会创新二等奖。参编的团体标准《可持续航空燃料制备技术规范》T/CITS 187-2024,已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发布生效。相关技术创新工作,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将有力支撑公司的产学研设用的合作战略实施,助力集团及北油工程提升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进一步助推技术+工程总承包(T+EPC)的新业务发展。(通讯员/孔健)

中宁县| 衡水市| 峨眉山市| 台南市| 辛集市| 阳信县| 镇巴县| 黄浦区| 仪征市| 始兴县|